Navigation menu

来源:未知 责任编辑:admin

“舌尖上的美味”搭上“数字快车”!乐清水产品加工业“华丽转身”

  受疫情影响,与海鲜相关的产业正遭遇“寒冬”,特别是进口冷链的“暴雷”,让水产品加工行业遭受重创。在后疫情时代,乐清水产加工行业发展如何?日前,记者走进我市水产品加工企业,探寻他们如何先行先试、创新转型,闯出发展新路径的奥秘。

  我市现拥有水产加工企业22家,其中8家入驻位于蒲岐的新兴海洋产业园区。2021年全市水产加工产值近5亿元,主要生产海鲜冻品、干制品、腌制品、醉制品等产品。

  “靠山吃山,靠海吃海。当年,蒲岐几乎一半是渔民或从事渔业加工配套行业,大部分蒲岐人都是靠海吃饭。”温州冠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光说,水产品加工是渔业生产的延续,是连接渔业生产和流通的纽带,蒲岐一带水产品加工除了鲨鱼加工外,还包括黄鱼、鳘鱼、马鲛鱼等鱼、虾、蟹、螺等海鲜加工制品。

  “传统的加工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在人们对食品的需求,所以原来大多数企业要么转型,要么倒闭。留下来的企业基本上都向深加工方向努力,不断在原料利用率、技术创新等方面创新发力,不断提高水产品加工的技术含量、多元化开发水产相关配套食品,形成了水产加工产业链。”李光说,水产品加工行业由“粗加工”向“精加工”发展成了必然的趋势。目前,该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、温州大学团队合作,研发了“海参肽”等产品,市场前景向好。

  在冠佳公司,有一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、仓储容量超6万立方米的冷链中心,可存储货物3万多吨,100多辆配送车,辐射浙南、闽北等地区。这是乐清首个集仓储、运输功能于一体的冷链中心。

  据悉,冠佳公司年产值达3000万元,其中冷链占据70%,这也成为了公司转型的主营业务。

  当天,记者穿上厚厚的棉大衣走进该冷链仓库,机械门上的智能控温器显示“-24℃”,只见立体式的仓储货柜高耸林立,每一层货架分门别类,整齐有序地摆满了各类货物。

  “冷链中心设立了7个独立温区,公司采用最先进的‘云仓’管理系统,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仓储服务,同时中心采用wms系统(仓库管理系统)与二维码编码管理,实现信息条码化和日常管理可视化,将货品信息上传至云端网络,客户可以自行通过手机进行出货或者提出存货要求,并可全程追踪货物的去向、储量、到货时间等,实现双方智能化、可视化、精准化对接存取。”冠佳公司总经理倪柯柯介绍,目前仓库内存有50多万件货物。该中心还根据冷藏和保鲜不同的需求,从货物进车间卸货开始就自动启动车间制冷系统,做到全程“不断链、不断冷”。

  多年来,乐清一直面临冷库存储量小,冷库缺乏物流配送等问题,本土现有的冷库存储容量仅2000余吨,因此不少企业只得前往台州、瑞安等地进行货物存储。该冷链中心的投用,及时解决了乐清本土冷库存储资源长期匮乏的难题。

  “有些村民已经跟随我们公司做了二三十年了,按照技术熟练程度结算,熟练工一个月工资达6000—7000元,最多的时候可以解决五六十名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。”李光说,水产品加工作为渔业后方加工、销售基地,一方面有效吸纳了附近渔民的源头货物,另一方面,为渔民提供了非水产养殖环节收入机会,增加了渔民的收入。

  不仅如此,水产品加工行业是渔业第二产业的主要部分,不仅从总量上带动了渔业经济增长,还从结构上优化了渔业产业,促进了渔业产业的良性合理发展,促进一二三产业发展。

  目前,乐清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有省龙头企业1家,温州市龙头企业5家,乐清市龙头企业4家,拥有“阿醉佬”“孙佬”“海中宝”“海美鲜”“李发盛”“顶上”“海德力”等水产品加工品牌。水产品加工行业通过打造知名品牌,扩大品牌效应,逐步实现了从“卖原料”向“卖产品”,再向“卖品牌”转变,为广大养殖户带来最佳经济效益,带动全市特色水产品加工优化升级。